服務熱線:153-6446-1188

您的位置::首頁行業動態祁陽:“稻油”輪作為鄉村振興“加油”

祁陽:“稻油”輪作為鄉村振興“加油”

2024-04-22

初夏,是油菜收割的季節,也是水稻播種的大好時節。連日來,在湖南省祁陽市廣袤的田野,隨處可見村民們忙碌的身影,處處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勞作景象。

?

5月9日,在祁陽市茅竹鎮茅竹社區金穗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油菜種植基地,農機手正駕駛收割機在田里來回穿梭。伴隨機器的轟鳴聲,一排排油菜卷入收割機,脫粒后的秸稈被機械粉碎后,又自動地將其均勻地撒回到田里。

?

“采用收割機收割,能夠快速地完成脫粒工作,實現秸稈還田,不僅省時省力,還能夠減少油菜籽的落粒損失。”基地負責人柏斌介紹。

?

去年9月中稻收割后,由于旱情嚴重,柏斌在市農業農村部門的技術指導下,按照“稻油”水旱輪作模式,采取集中育秧移栽、提水保苗等辦法,連片種植“雙高雙低”油菜500多畝,預計每畝油菜籽產量有260斤左右,每畝純收入達500元。柏斌感慨道,“稻油輪作,讓‘冬閑田’變成了助力農戶增收的‘大油田’。”

?

在黎家坪鎮三沖村的田地間,農戶既有采用小型機械也有采用傳統手工方法進行收割。脫粒的油菜籽順著卸糧口自動流入裝載車廂。農戶將油菜果殼和油菜秸稈就地拋撒還田,增加土壤的有機質,為接著種植中稻和其它農作物提供有機肥料。

?

“由于近期時常下雨,我們要抓緊時間把油菜搶收回來,一方面為了讓油菜不受損失,顆粒歸倉;另一方面也要為確保中稻秧苗及時移栽做好整田準備。”當地種植大戶劉芳榮高興地說道。今年,他家稻油水旱輪作面積有180多畝,現在收完油菜籽后,地里就得馬上準備種水稻,等下半年收完水稻后,地里又會再種上油菜。這種輪作種植模式,不僅可以減少施肥,而且病蟲害少,節省開支,同時銷售菜籽油還可以增加收入,讓“錢袋子”鼓起來。

?

“其實,我們三沖村種植油菜,不僅僅是靠賣菜籽油來賺錢,‘賣’油菜花給我們賺的錢更多。”三沖村黨總支書記劉運忠詼諧地說道。

?

祁陽是油菜種植大市,油菜作為全 市第 二大農作物,目前已成為全 市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。“這主要得益于‘稻油’水旱輪作種植模式的推廣。”祁陽市農業農村局糧油發展事務中心負責人蔣華生介紹。

?

“稻油”水旱輪作并非一開始就被大家所接受,為推廣這一模式,實現“穩糧增油”目標,祁陽市成立了專抓班子,按照“擴面積、提單產、促融合、強創新”的思路,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,采取“基地+合作社+農戶”的種植模式,大力強化宣傳,優化種植補貼,免費向農戶提供油菜良種、專用化肥和技術培訓指導,因地制宜引導村民種植油菜等秋冬季作物,積極推廣雙高雙低油菜新品種和油菜全程機械化種植,大力實施油菜高產創建和秸桿綜合利用,讓老百姓實實在在看到了稻油輪作、水旱交替的好處,從而有力推動了全 市油菜種植規模的快速發展。

?

在祁陽市梅溪鎮,鑫峰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海峰介紹,去年合作社稻油輪作面積2000畝,油菜畝產達到300斤,純收入90多萬元,效益十 分可觀。今年,合作社將稻油輪作面積擴展到了6000多畝,目前已投入5臺聯合收割機正在抓緊搶收,預計純收入較去年至少增加150萬元。

?

目前,祁陽“稻油”輪作種植面積30畝以上大戶達到了1401戶,總流轉面積達16.8萬畝。全 市油菜種植面積已擴展到36.51萬畝,比去年增加4.54萬畝,其中推廣機械化種植油菜面積達19.6萬畝。油菜種植規模快速發展的同時,也迅速帶動了全 市油料加工產業的迅猛發展,規模、產量、效益實現“三量齊升”,為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產業支撐。

?

來源:紅網

?

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。如內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資請注意風險,并謹慎決策

上一篇
下一篇